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安徽繁昌早更新世低冠竹鼠的研究员及其系统关系的控讨 | |
| 魏光飚 |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 导师 | 金昌柱 |
| 2000 |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学位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学位专业 |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
| 关键词 | 安徽繁昌 早更新世早期 繁昌低冠竹鼠 系统演化 |
| 摘要 | 本文记述的低冠竹鼠一新种(Brachyrhizomys fanchangensis sp. nov.)产于长江以南安徽繁昌孙村癞痢山贩洞穴堆积,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大致相当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地层带MN17)。新种以其小的个体、短的下颌齿缺、较强烈弯曲的下门齿和不大加长的M_3等特征,与属型号种山西低冠竹鼠(Brachyrhizomys shansius)有明显区别。它与印巴次大陆的西瓦里克地区和我国禄丰等到地发现的低冠竹鼠较早期限的小型种类那格里低冠军竹鼠Brachyrhizomys nagrii (距今8.5-8.05Ma)和山东沂南上新世的郑氏冠军竹鼠Brachyrhizomys zhengi sp. nov.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能有较近的新缘关系。低冠军竹鼠属(Brachyrhizomys)很可能起源于南亚印巴次大陆,中新世晚期开始中已分化成小型种与大型种的两条不同的演化支系。新种繁昌低冠竹鼠(Brachyrhizomys fanchangensis sp. nov.)可能代表了低冠竹鼠系统演化中的一个小型号种类的支系。 |
| 页数 | 38 |
| 语种 | 中文 |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744 |
| 专题 | 硕博论文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魏光飚. 安徽繁昌早更新世低冠竹鼠的研究员及其系统关系的控讨[D].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00.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LW003033.pdf(2151KB) | 开放获取 | -- | 请求全文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魏光飚]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魏光飚]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魏光飚]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