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 硕博论文
山西柳林的锯齿龙类化石
高克勤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叶祥奎
198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山西柳林 晚二叠世 锯齿龙类 形态 分类
摘要本文访述了采自山西柳林的锯齿龙类化石一新属种--柳林黄河龙(Huanghesaurus liulinensis, gen. et sp. nov.)。据其形态特征与国内外同类化石的比较,认为与头甲龙属(Scutosaurus)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因此,该化石的产出层位可大致与苏联晚二叠世的IV带B层对比。
其他摘要Since Young and Yeh gave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Shihtienfenia in 1963, three more genera of pareiasaurs have been found in China. They are Shansisaurus (Cheng, 1980), Honania and Tsiyuania (Young, 1979), all from the Upper Permian bed of North China. In the summer of 1980, a new skeleton was found from the topmost part of Shinhtienfeng Formation (Upper Permian) of Liuli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页数11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778
专题硕博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克勤. 山西柳林的锯齿龙类化石[D].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8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高克勤]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高克勤]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高克勤]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