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内蒙古高特格上新世三趾马化石及其意义
庞丽波
2011
发表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
ISSN1000-3118
卷号49期号:2页码:210
摘要描述了产自内蒙古高特格上新世地层中的三趾马属化石,分别归入两个种。下部层位的材料因吻部间颌突较高、犬齿粗壮并在其内侧前后缘形成嵴和沟、下颊齿齿冠较低、双叶较圆以及外中谷很深等特征而归入意外(笨重)三趾马(Hipparion(Baryhipparion)insperatum Qiuet al.,1987),其古地磁年龄为4.3Ma;上部层位的标本因下颊齿高冠、双叶贺风型、外中谷宽浅以及下马刺发育等特征而归入黄河(近)三趾马(H.(Plesiohipparion)huangheense Qiu etal.,1987),其年龄约为3.9 Ma。在此之前,这两种三趾马的分布局限,仅发现于山西榆社和陕西蒲城的上新世地层,高特格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人们对于其地理和地史分布以及特征演化的了解。此外,还对高特格颊齿标本进行了连续横切,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H.insperatum的双叶一直较圆,下后尖逐渐大于下后附尖,但外中谷形态并不随磨蚀加深而有大的改变;H.huangheense的双叶稳定、贺风型,外中谷内端随着磨蚀的加深变得宽圆,下马刺渐弱而下反马刺逐渐显现,下内尖逐渐变得圆钝,其后的凹也逐渐变小。高特格地点相对较低齿冠的H.insperatum向极高齿冠的H.huangheense的转变,指示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在上新世逐步干旱化和草原化的过程。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0603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庞丽波. 内蒙古高特格上新世三趾马化石及其意义[J].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1,49(2):210.
APA 庞丽波.(2011).内蒙古高特格上新世三趾马化石及其意义.古脊椎动物学报,49(2),210.
MLA 庞丽波."内蒙古高特格上新世三趾马化石及其意义".古脊椎动物学报 49.2(2011):2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庞丽波]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庞丽波]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庞丽波]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