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记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一具有长肢的蜥蜴
苏珊E埃文斯1; 王原2
2009
发表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
ISSN1000-3118
卷号47期号:1页码:21
摘要道虎沟化石层分布于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以及毗邻的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等地,已报道4种有尾类、1个无尾类蝌蚪、1个幼年蜥蜴、3种带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2种翼龙、3种哺乳动物以及双壳类、叶肢介、昆虫和植物等化石(有学者称之为"前热河生物群").该层位比热河群义县组低,但地层划分存在争议:中侏罗统九龙山组、上侏罗统道虎沟组和下白垩统热河群均有报道.本文研究的道虎沟蜥蜴是该地点发现的第2个蜥蜴化石,其身体细长,为一幼年个体;前颌骨、顶骨和额骨均成对;上颌骨的面突高;后额骨和后眶骨不愈合;后额骨较大,但可能未进入上颢孔;后眶骨具宽的后突;牙齿小而尖锐,结构简单且可能为侧生;头骨的眶前区较长;具27个荐前椎;虽然未成年但个体较大;未见真皮骨板;手掌和四肢较长.上述特征组合区别于所有现生蜥蜴类,四肢比例也与其他蜥蜴有较大区别.欧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小盗蜥(Parviraptor)和蒙古早白垩世的一个幼年个体(可能属于壁虎犁类)与道虎沟标本比较相似.头骨特征和较大的荐前椎数目显示道虎沟标本可能属于硬舌蜥类(scleroglossan).但因标本为幼年个体,本文暂将它归人有鳞类属种未定(squamata gen.et sp.indet.).测量数据显示,道虎沟标本的手掌和前肢相对较长;该特征常见于适应攀爬的蜥蜴种类,似可显示攀爬习性.但肢体比例可能会随身体增长而发生变化,所以此生活习性并非定论.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0607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英国伦敦大学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珊E埃文斯,王原. 记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一具有长肢的蜥蜴[J].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9,47(1):21.
APA 苏珊E埃文斯,&王原.(2009).记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一具有长肢的蜥蜴.古脊椎动物学报,47(1),21.
MLA 苏珊E埃文斯,et al."记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一具有长肢的蜥蜴".古脊椎动物学报 47.1(2009):2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珊E埃文斯]的文章
[王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珊E埃文斯]的文章
[王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珊E埃文斯]的文章
[王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