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黑龙江阿城交界洞穴遗址的哺乳动物群
于汇历1; 董为2
2011
发表期刊第四纪研究
ISSN1001-7410
卷号031期号:004页码:675
摘要黑龙江阿城交界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来自洞穴堆积下部的第5层和第6层,目前鉴定出12个种类,以北方种类为主,缺少披毛犀和猛犸象等典型的喜冷种类,是生存于亚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阶段的北方动物群。交界动物群以含原东北鼢鼠相似种、东北兔(翁氏兔)和梅氏犀等中更新世类型为特征,在组成上与中更新世中晚期的金牛山和庙后山动物群、晚更新世的小孤山动物群和古龙山动物群接近。堆积下部第6层出土的化石种类可能生存于距今154—266ka之间的亚温暖期(倒数第二冰期Ⅱ和Ⅲ阶段之间)末尾,适合喜温的梅氏犀及对温差适应能力较强的北京斑鹿、斑鬣狗等大型动物的生存;而出土于第5层的化石种类可能生存在暖冷交替的倒数第二冰期Ⅲ阶段初始(距今154ka)附近,适合旱獭、原东北鼢鼠、东北兔等小型草原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交界动物群生存时期的环境为草原与森林镶嵌存在,在亚温暖期时(下部第6层堆积时期)的森林面积较大,而在冷暖期转变时(次下部第5层堆积时期)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面积增加。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1873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汇历,董为. 黑龙江阿城交界洞穴遗址的哺乳动物群[J]. 第四纪研究,2011,031(004):675.
APA 于汇历,&董为.(2011).黑龙江阿城交界洞穴遗址的哺乳动物群.第四纪研究,031(004),675.
MLA 于汇历,et al."黑龙江阿城交界洞穴遗址的哺乳动物群".第四纪研究 031.004(2011):67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于汇历]的文章
[董为]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于汇历]的文章
[董为]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于汇历]的文章
[董为]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