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中国北方"第四纪(或亚代)"环境变化与大哺乳动物演化
邱占祥
2006
发表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
ISSN1000-3118
卷号044期号:002页码:109
摘要地质年表2004的筹备和发表使关于“第四纪”概念、时限、阶元的讨论达到了高潮。目前的情势是,其下限下移至~2.6Ma几乎已成定局;其阶元究竞是“纪”还是“亚代”正在表决中(初步表决倾向于后者)。这样一来,“第四纪”就包括以海相地层为基础建立的晚上新世、更新世及全新世三大部分。中国北方“第四纪”大哺乳动物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现在应该根据新的情势重新审视其演化的阶段性及其与~2.6Ma以来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环境变化和大哺乳动物化石已有资料的分析表明:1)-2.6Ma是北极冰盖大规模扩大,季风气候急剧加强,黄土开始在中国北方大面积沉积,哺乳动物群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大量三趾马动物群特有的成员在此之前灭绝。2)~2.6至1.3Ma是古老“第四纪”类型繁盛的时期。真马(Equus)和巨颏虎(Megantereon)从北美经过白令陆桥进入欧亚;一大批欧亚大陆起源的新属出现,如Eirictis,Meles,Crocuta,Coelodonta,Eucladoceros,Elaphurus,Leptobos等。这一时期后期的气候,从黄土粒度曲线变化幅度普遍较小判断,应该相对比较稳定,较为温和。3)1.3~0.13Ma为中华大角鹿(Sinomegaceros)异常繁盛的时期。一大批以周口店动物群为代表的典型中更新世的种类出现,如与狼接近的变异狼、中国硕鬣狗、意外巨颏虎、基什贝尔格犀等。这一时期之初有相当数量的东洋界分子越过秦岭进入中国北方的南部,如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毛冠鹿、鬣羚等。这一时期的气候起伏大,有明显逐渐变冷的趋势。从黄土粒度曲线看,至少有3次明显的冷期和一次较长的暖期(L15,L9,L2和S5)。因此,这一阶段是可以再分的,但这需要对哺乳动物化石和动物群的年代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4)0.13-0.01Ma出现大量现生种,如普氏野马、野驴、野猪、盘羊等;一些晚更新世特征的类型出现,如猛犸象、原始牛和具有奇特角枝的中华大角鹿等;在东北还出现了驼鹿化石。这一时期的气候波动不大,相对较温和。哺乳动物群所反映的特点应该是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在较温和的气候条件下的辐射适应与新生现生种类的混合。5)0.011Ma~现代,适应于寒冷气候的特殊类型,如猛犸象、披毛犀等灭绝。 上述4个哺乳动物演化阶段自下至上可以NCMQ1-4代表之。其中NCMQ1-2之间的界限与现在“第四纪”所包含的晚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及早一中更新世的界限(1.8Ma和0.78Ma)并不一致。这种划分和北美及欧洲的哺乳动物分期都比较接近。北美的Blancan和Irvingtonian的分界约为1.35Ma;而欧洲维拉方期的顶界也在1.1~1.4Ma之间。NCMQ3和NCMQ4则与晚更新世及全新世相对应。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1931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邱占祥. 中国北方"第四纪(或亚代)"环境变化与大哺乳动物演化[J].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044(002):109.
APA 邱占祥.(2006).中国北方"第四纪(或亚代)"环境变化与大哺乳动物演化.古脊椎动物学报,044(002),109.
MLA 邱占祥."中国北方"第四纪(或亚代)"环境变化与大哺乳动物演化".古脊椎动物学报 044.002(2006):1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邱占祥]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邱占祥]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邱占祥]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