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西宁盆地嵌齿象化石地点考证及地层对比 | |
李春晓1; 王世骐1 ; 郝呈禄2; 陈光庭2; 孙博阳1; 郑妍1; 许泗建1
| |
| 2018 | |
| 发表期刊 | 地层学杂志
![]() |
| ISSN | 0253-4959 |
| 卷号 | 042期号:003页码:313 |
| 摘要 | 西宁盆地的间型嵌齿象(Gomphotherium connexum)和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的种型群材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有出土地点记录的长鼻类化石。这些化石在西宁盆地新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二者种型群材料产出的精确地点和层位并不完全清楚。受此影响,对二者生物年代及演化阶段的研究,以及西宁盆地的地层对比存在很多争议。对西宁盆地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种型群化石点(即正型地点)进行了多方考证,获取了化石地点的准确位置:吊沟和八盘山。通过地层对比,证明两种嵌齿象的正型地点出自同一层位——关家山组(原咸水河组下部)底部河道相的绿色砂砾岩层中,两者的时代相同。依据已有的古地磁结果,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的正型地点的年代应为16~15 Ma。通过形态学分析进一步阐释两种嵌齿象的系统演化关系,认为二者仅仅代表不同的演化方向,而不是原始与进步的演化阶段。这一方面对中国古生物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探讨嵌齿象类群演化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性的年代学数据,也对西宁盆地的大地构造和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 |
| 语种 | 英语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2517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春晓,王世骐,郝呈禄,等. 西宁盆地嵌齿象化石地点考证及地层对比[J]. 地层学杂志,2018,042(003):313. |
| APA | 李春晓.,王世骐.,郝呈禄.,陈光庭.,孙博阳.,...&许泗建.(2018).西宁盆地嵌齿象化石地点考证及地层对比.地层学杂志,042(003),313. |
| MLA | 李春晓,et al."西宁盆地嵌齿象化石地点考证及地层对比".地层学杂志 042.003(2018):313.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下载所有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西宁盆地嵌齿象化石地点考证及地层对比_李(1645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李春晓]的文章 |
| [王世骐]的文章 |
| [郝呈禄]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李春晓]的文章 |
| [王世骐]的文章 |
| [郝呈禄]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李春晓]的文章 |
| [王世骐]的文章 |
| [郝呈禄]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