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 | |
| 詹涛1; 曾方明2; 谢远云3; 杨业1; 马永法1; 葛俊逸4; 易亮5; 迟云平3; 康春国6; 姜侠7; 张俊1; 娄本军1; 周鑫8; 邓成龙9 | |
| 2018 | |
| 发表期刊 | 地质力学学报
![]() |
| ISSN | 1006-6616 |
| 卷号 | 024期号:004页码:515 |
| 摘要 |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但针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成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看法,对其开展详细的粒度特征研究有望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地层成因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粒度特征研究,并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哈尔滨组地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以及粒级百分含量等大幅度波动,呈现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变化特征,黄土层粒度粗,古土壤层粒度细,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黄土的粒度特征一致。荒山组地层则呈现小幅度波动,沉积动力较稳定。哈尔滨组和荒山组的粒度频率分布、C-M图及粒度参数(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别,指示二者的沉积动力过程明显不同。基于以上粒度特征,结合沉积相特征和已有划分方法,THS钻孔中—晚更新世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哈尔滨组和荒山组,并将哈尔滨组地层判定为风成堆积,将荒山组地层判定为河湖相沉积。 |
| 语种 | 英语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3126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黑龙江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2.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3.哈尔滨师范大学 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同济大学 6.旅游学院 7.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詹涛,曾方明,谢远云,等.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J]. 地质力学学报,2018,024(004):515. |
| APA | 詹涛.,曾方明.,谢远云.,杨业.,马永法.,...&邓成龙.(2018).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地质力学学报,024(004),515. |
| MLA | 詹涛,et al."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地质力学学报 024.004(2018):515.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673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詹涛]的文章 |
| [曾方明]的文章 |
| [谢远云]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詹涛]的文章 |
| [曾方明]的文章 |
| [谢远云]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詹涛]的文章 |
| [曾方明]的文章 |
| [谢远云]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