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 | |
| 林杉1; 敖红1; 程鹏1; 卫奇2; 张鹏1; 舒培仙1; 李兴文1 | |
| 2018 | |
| 发表期刊 | 地球环境学报
![]() |
| ISSN | 1674-9901 |
| 卷号 | 009期号:002页码:149 |
| 摘要 | 于家沟遗址作为泥河湾盆地中唯-具有新旧石器工业过渡的典型遗址,为研究东亚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本文通过于家沟遗址剖面沉积物(厚约550cm)的加速器质谱法(AMS-14C)年代测定,确定了于家沟剖面的年代跨度为16.19-2.43kaBP,其中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化时限为9.35kaBP.该遗址中发现的最早陶器经同层位地层推测,其年代为13.60kaBP,是目前中国北方发现的最早陶器.陶器的使用可能改善了古人类的生活条件;大量细石器反映出泥河湾盆地中采猎经济高度繁荣.因此,在晚更新世末期气候开始变暖的背景下陶器和细石器的出现-定程度推动了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 |
| 语种 | 英语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351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林杉,敖红,程鹏,等.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J]. 地球环境学报,2018,009(002):149. |
| APA | 林杉.,敖红.,程鹏.,卫奇.,张鹏.,...&李兴文.(2018).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地球环境学报,009(002),149. |
| MLA | 林杉,et al."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地球环境学报 009.002(2018):149.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林杉]的文章 |
| [敖红]的文章 |
| [程鹏]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林杉]的文章 |
| [敖红]的文章 |
| [程鹏]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林杉]的文章 |
| [敖红]的文章 |
| [程鹏]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