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化石 | |
| 李刈昆 | |
| 2015 | |
| 发表期刊 | 第四纪研究
![]() |
| ISSN | 1001-7410 |
| 卷号 | 35期号:3页码:550 |
| 摘要 | 文章记述了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Gazella)化石,将临夏材料归为保德瞪羚(Gazella paotehensis)、高氏瞪羚相似种(G. cf. gaudryi)和瞪羚未定种(G. sp.)。G. paotehensis为有效种,与G. gaudryi区别在于G. paotehensis两角心分散度大,表面发育较深纵沟;与G. dorcadoides区别在于G. paotehensis角心向后外方伸出角度较高,侧视倾斜度小,脑颅部从额顶缝开始呈弧形向后下方弯曲。依据临夏的瞪羚化石组合推测杨家山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可能为温带开阔草原,有灌木丛为典型食叶者食用。依据脑颅轮廓,G. paotehensis应归入短头型,验证了G. paotehensis可能是G. blacki祖先的观点。 |
| 语种 | 英语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4956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刈昆.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化石[J]. 第四纪研究,2015,35(3):550. |
| APA | 李刈昆.(2015).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化石.第四纪研究,35(3),550. |
| MLA | 李刈昆."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杨家山动物群的瞪羚化石".第四纪研究 35.3(2015):550.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李刈昆]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李刈昆]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李刈昆]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