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765mabp以来天津滨海地区的植被演变特征 | |
| 杨吉龙1; 秦雅飞1; 胥勤勉1; 周新郢2; 胡云壮1; 杜东1; 孟利山1 | |
| 2015 | |
| 发表期刊 | 地质学报
![]() |
| ISSN | 0001-5717 |
| 卷号 | 089期号:006页码:1134 |
| 摘要 | 天津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世沉积物为阐释中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提供了研究载体,本文依据塘沽区1226m深G2孔的花粉分析结果,结合古地磁等定年手段,重建了天津滨海地区约7.65Ma BP 以来的古植被特征。研究显示,区域地貌环境与气候环境共同作用于周边的植被环境。沉积速率与草本花粉组合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约6.73-6.43与3.58-3.03 MaBP 沉积速率较大时形成相对较高的河滩高地,其他时期以盐沼和盐碱地为主。由乔木花粉显示的植被历史表明在6.90-7.65Ma BP周边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代表暖湿环境,3.61-6.9 MaBP为干旱的疏林草原,2.80-3.61MaBP 为针阔叶混交林,较为凉湿,1.28-2.80 Ma BP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景观,整体上较为暖湿。1.28 Ma BP 以来,草本与乔木花粉的波动变化,反应了更新世中后期冷暖气候的波动。 |
| 语种 | 英语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555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吉龙,秦雅飞,胥勤勉,等. 765mabp以来天津滨海地区的植被演变特征[J]. 地质学报,2015,089(006):1134. |
| APA | 杨吉龙.,秦雅飞.,胥勤勉.,周新郢.,胡云壮.,...&孟利山.(2015).765mabp以来天津滨海地区的植被演变特征.地质学报,089(006),1134. |
| MLA | 杨吉龙,et al."765mabp以来天津滨海地区的植被演变特征".地质学报 089.006(2015):1134.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杨吉龙]的文章 |
| [秦雅飞]的文章 |
| [胥勤勉]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杨吉龙]的文章 |
| [秦雅飞]的文章 |
| [胥勤勉]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杨吉龙]的文章 |
| [秦雅飞]的文章 |
| [胥勤勉]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