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黄土高原地区粟黍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青; 李小强
2015
发表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ISSN1674-7240
卷号45期号:11页码:1683
摘要从植物生理特点和形态适应性的角度分析气候环境对植物有机体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d~(13)C)的作用机理, 是运用有机体d~(13)C进行古气候定量重建的基础. C_4植物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代表作物, 其炭化种子易获取、可鉴定到种, d~(13)C可靠性强, 是古气候研究的潜在理想材料. 通过采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境现代栽培粟、黍, 分析其d~(13)C与环境要素(包括纬度、海拔、全年和生长期的温度、降水量、水分有效性(P/Ep)、湿度等)的关系, 结果显示粟d~(13)C值仅与纬度(光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6), 光照对粟d~(13)C值的影响占21%, 其他气候要素对粟d~(13)C值未产生显著影响, 粟d~(13)C值不适用于提取气候因素信息; 黍d~(13)C与生长期降水量(P_(g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 P_(gp)对黍d~(13)C的影响程度达到56%. 解析黍作物生理特性和形态调整的作用机制, 显示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黍植株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是通过气孔因素实现的, 因此黍d~(13)C能够较好地记录作物生长过程中降水量状况, 在古气候定量重建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5712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青,李小强. 黄土高原地区粟黍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45(11):1683.
APA 杨青,&李小强.(2015).黄土高原地区粟黍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5(11),1683.
MLA 杨青,et al."黄土高原地区粟黍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5.11(2015):1683.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黄土高原地区粟、黍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3150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青]的文章
[李小强]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青]的文章
[李小强]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青]的文章
[李小强]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黄土高原地区粟、黍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