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 中科院古脊椎所(2000年以后)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同号文1; 吴秀杰1; 董哲2; 盛锦朝3; 金泽田3; 裴树文1; 刘武1
2018
发表期刊人类学学报
ISSN1000-3193
卷号037期号:002页码:284
摘要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先后于2006和2014~2017年进行了5次发掘,期间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是对2014~2016年出土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已鉴定出8目24科43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其中以偶蹄类化石最丰富。化石保存状况较差,以碎骨为主,牙齿较少,完整骨骼更少;但骨骼上鲜见啮齿类啮咬痕迹。华龙洞动物群与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和县猿人遗址及重庆盐井沟等动物群较为相似,尤其是与和县猿人遗址及南京猿人遗址动物群最为接近,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都含古人类化石;2)都不含第三纪动物群的孑遗分子:3)都含有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大熊猫、剑齿象、巨貘及猪獾等),同时也都含一定量的北方属种,但华龙洞含北方成分相对较少,只发现翁氏麝嗣、麝鼹、变异仓鼠、布氏毛足田鼠、棕熊、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及大角鹿等,华龙洞的大角鹿是该属分布最靠南的地点:4)都含有剑齿象而不含晚更新世常见的亚洲象;5)都含有大量头后骨骼,与以含单个牙齿为主的其它南方洞穴迥然有别。从化石保存状况及属种组成判断,华龙洞堆积时代与和县猿人遗址最为接近,也是中更新世。由于遗址尚未完全暴露,其堆积性质尚不清楚;但从蝙蝠类化石判断,很可能与洞穴堆积有关。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6204
专题中科院古脊椎所(2000年以后)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安徽省文物考古所
3.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同号文,吴秀杰,董哲,等.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J]. 人类学学报,2018,037(002):284.
APA 同号文.,吴秀杰.,董哲.,盛锦朝.,金泽田.,...&刘武.(2018).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037(002),284.
MLA 同号文,et al."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 037.002(2018):284.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5779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同号文]的文章
[吴秀杰]的文章
[董哲]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同号文]的文章
[吴秀杰]的文章
[董哲]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同号文]的文章
[吴秀杰]的文章
[董哲]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初步研究_同号文.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