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PP-IR
内蒙古鄂托克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8号点风化机理研究
韩向娜1; 赵文华1; 李辰元1; 华格格根2; 张笠夫2; 王丽霞3; 李阳4; 汪筱林4
2022
发表期刊古生物学报
ISSN0001-6616
卷号61期号:1页码:151
摘要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是罕见的恐龙足迹等遗迹化石分布区,分布着大量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这些足迹化石在野外遭受着不同程度的风化破坏,为此在足迹密集的核心区8号点建立了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保护原址。跟踪观察后发现室内足迹化石的风化程度相较于露天保存更加严重,尤其在馆内靠近四周围墙的区域,足痕表面酥粉破碎,有的足迹甚至完全消失。为研究8号点足迹化石的风化原因,本文对8号点馆内外赋存于同一层位的岩石进行取样,使用偏光显微镜(PM)、X射线衍射(XRD)、压汞(MIP)、离子色谱(IC)、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室内岩石的孔隙率更高,孔径更大,可溶盐含量是室外上层的2倍,室外下层的约11倍,种类以NaCl和Na_2SO_4为主。模拟实验显示,相比冻融作用, Na_2SO_4更具有破坏性。由此认为导致鄂托克遗迹博物馆内恐龙足迹化石风化的机理是由地下水和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Na_2SO_4为主的可溶盐产生强烈的水盐活动。同时,之前用作加固的硝基清漆保护效果不明显,并尝试提出保护性建议。
关键词dinosaur footprints weathering mechanism soluble salt effects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Early Cretaceous Otog 恐龙足迹 风化机理 可溶盐 冻融作用 早白垩世 鄂托克
语种英语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22398
专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作者单位1.北京科技大学
2.内蒙古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
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向娜,赵文华,李辰元,等. 内蒙古鄂托克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8号点风化机理研究[J]. 古生物学报,2022,61(1):151.
APA 韩向娜.,赵文华.,李辰元.,华格格根.,张笠夫.,...&汪筱林.(2022).内蒙古鄂托克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8号点风化机理研究.古生物学报,61(1),151.
MLA 韩向娜,et al."内蒙古鄂托克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8号点风化机理研究".古生物学报 61.1(2022):151.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P0202310124255646301(702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韩向娜]的文章
[赵文华]的文章
[李辰元]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韩向娜]的文章
[赵文华]的文章
[李辰元]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韩向娜]的文章
[赵文华]的文章
[李辰元]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收藏/分享
文件名: P020231012425564630188.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