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大额牛化石 | |
王晓敏; 许春华; 同号文
| |
| 2015 | |
| 发表期刊 | 人类学学报
![]() |
| ISSN | 1000-3193 |
| 卷号 | 34期号:3页码:338 |
| 摘要 | 牛亚科动物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遗址中十分常见,但其分类和鉴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南方洞穴动物群经常仅有单个牙齿保存,所以南方更新世洞穴遗址中牛亚科动物化石鉴别问题更为突出。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大型牛亚科动物化石,不仅有大量单个牙齿,还有残破颅骨、角心、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白龙洞的牛亚科动物角心粗短、横截面呈背腹略扁的椭圆形;额骨上的角间隆突发育且呈拱形;顶骨从颅顶退出;枕面较圆且高;角后颅骨收缩强烈使得枕骨上部变窄,颞窝明显凹进;下颌角大于90°,下颌支向后倾斜;下颌p2的结构复杂程度介于水牛Bubalus和黄牛Bos(Bos)taurus之间。依据上述特征,可将白龙洞的大型牛亚科动物化石归入大额牛Bos(Bibos)gaurus。白龙洞是我国出土大额牛化石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为区分南方洞穴出土的牛亚科动物化石提供了重要材料。 |
| 语种 | 英语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6490 |
| 专题 | 中科院古脊椎所(2000年以后)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晓敏,许春华,同号文.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大额牛化石[J]. 人类学学报,2015,34(3):338. |
| APA | 王晓敏,许春华,&同号文.(2015).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大额牛化石.人类学学报,34(3),338. |
| MLA | 王晓敏,et al."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大额牛化石".人类学学报 34.3(2015):338.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大额牛化石_王(1258KB) | 期刊论文 | 作者接受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下载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王晓敏]的文章 |
| [许春华]的文章 |
| [同号文]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王晓敏]的文章 |
| [许春华]的文章 |
| [同号文]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王晓敏]的文章 |
| [许春华]的文章 |
| [同号文]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