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验证码:
换一张
忘记密码?
记住我
×
登录
中文版
|
English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机构知识库
KM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登录
注册
ALL
ORCID
题名
作者
学科领域
关键词
资助项目
文献类型
出处
收录类别
出版者
发表日期
存缴日期
学科门类
学习讨论厅
图片搜索
粘贴图片网址
首页
研究单元&专题
作者
文献类型
学科分类
知识图谱
新闻&公告
QQ客服
官方微博
反馈留言
个人主页
个人信息
个人简介
主要科研成果
来源
收录类别
访问统计
来源
发表日期
关键词云
More»
成果统计
More»
×
知识图谱
合作作者[TOP 5]
点击查看合作网络
合作作者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1091
访问来源
内部: 2
外部: 1089
国内: 928
国外: 163
年访问量
154
访问来源
内部: 0
外部: 154
国内: 124
国外: 30
月访问量
6
访问来源
内部: 0
外部: 6
国内: 4
国外: 2
访问量
访问量
1.
中国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和理论探索(1922-2009)
[1000]
2.
Human remains from Zhirendong, South China, and modern human emerg..
[799]
3.
对21世纪发展中国人类起源研究的若干建议
[569]
4.
人类进化足迹
[494]
5.
人种及其演变
[454]
6.
Ename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of diet and habitat of Gigantopithe..
[452]
7.
The earliest modern humans outside Africa
[435]
8.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433]
9.
Paleoanthrop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i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426]
10.
Revisiting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
[421]
11.
Middle pleistocene human cranium from Tangshan (Nanjing), southeas..
[421]
12.
现代中国人起源与人类演化的区域性多样化模式
[387]
13.
A middle Pleistocene human cranium from Tangshan, Nanjing of south..
[386]
14.
中国旧石器考古学承前启后的一部佳作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382]
15.
On the possible use of fire by Homo erectus at Zhoukoudian, China
[367]
16.
A multivariate assessment of the Dali hominin cranium from China: ..
[359]
17.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359]
18.
萨拉乌苏更新世晚期的人类肩胛骨化石
[358]
19.
过去十万年里的四种人及其间的关系
[357]
20.
中国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和理论探索(1922-2009)
[356]
21.
大荔颅骨在人类进化中的位置
[354]
22.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351]
23.
南京直立人的高鼻梁是由于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吗
[346]
24.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
[343]
25.
Neurocranial abnormalities of the Gongwangling Homo erectus from L..
[339]
26.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328]
27.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326]
28.
Revisiting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
[322]
29.
Untitled
[319]
30.
revisitingtheoriginofmodernhumansinchinaanditsimplicationsforgloba..
[315]
31.
南京直立人的高鼻梁是由于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吗
[308]
32.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303]
33.
onthepossibleuseoffirebyhomoerectusatzhoukoudianchina
[292]
34.
中国直立人变异的初步研究
[290]
35.
中国旧石器考古学承前启后的一部佳作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290]
36.
根据步氏巨猿与伴生动物牙釉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探讨其食性及栖息环境
[286]
37.
现代中国人起源与人类演化的区域性多样化模式
[282]
38.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278]
39.
德日进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创建时期
[270]
40.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212]
41.
现代人只起源于非洲抑或起源于多地区
[209]
42.
古人类学研究进展
[204]
下载量
1.
中国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和理论探索(1922-2009)
[313]
2.
对21世纪发展中国人类起源研究的若干建议
[164]
3.
人种及其演变
[149]
4.
The earliest modern humans outside Africa
[130]
5.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109]
6.
Human remains from Zhirendong, South China, and modern human emerg..
[107]
7.
Revisiting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
[100]
8.
现代中国人起源与人类演化的区域性多样化模式
[96]
9.
南京直立人的高鼻梁是由于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吗
[95]
10.
中国旧石器考古学承前启后的一部佳作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95]
11.
中国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和理论探索(1922-2009)
[95]
12.
过去十万年里的四种人及其间的关系
[94]
13.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94]
14.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93]
15.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
[92]
16.
中国旧石器考古学承前启后的一部佳作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82]
17.
南京直立人的高鼻梁是由于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吗
[80]
18.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79]
19.
Revisiting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
[78]
20.
Enamel carbon isotope evidence of diet and habitat of Gigantopithe..
[76]
21.
大荔颅骨在人类进化中的位置
[76]
22.
现代中国人起源与人类演化的区域性多样化模式
[75]
23.
萨拉乌苏更新世晚期的人类肩胛骨化石
[74]
24.
Middle pleistocene human cranium from Tangshan (Nanjing), southeas..
[72]
25.
中国直立人变异的初步研究
[69]
26.
Neurocranial abnormalities of the Gongwangling Homo erectus from L..
[66]
27.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66]
28.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66]
29.
revisitingtheoriginofmodernhumansinchinaanditsimplicationsforgloba..
[64]
30.
A multivariate assessment of the Dali hominin cranium from China: ..
[54]
31.
On the possible use of fire by Homo erectus at Zhoukoudian, China
[51]
32.
德日进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创建时期
[50]
33.
根据步氏巨猿与伴生动物牙釉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探讨其食性及栖息环境
[44]
34.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38]
35.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24]
36.
人类进化足迹
[22]
37.
A middle Pleistocene human cranium from Tangshan, Nanjing of south..
[17]
38.
Paleoanthrop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i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17]
主要科研成果
Items
Views
Downloads
TC[WOS]
TC[CSCD]
H-index
排序方式:
按发表日期降序
按发表日期升序
按WOS被引频次降序
按期刊影响因子降序